12月9日下午,为迎接昆明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由昆明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主办、人文社科研究院指导,bat365承办的“七秩昆工,学术引领”系列学术活动,交叉·融合·创新—外国语言文学/翻译学科发展高层论坛在学校呈贡校区举行。论坛邀请来自翻译实践与研究领域、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和语言服务行业的4位专家作主旨报告,王英教授主持论坛,bat365约200名师生聆听了学术报告。
知名翻译家、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教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树森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赵秀凤教授、上海语言贸易服务基地董事长毛隽博士分别以“让世界读懂中国—国际传播思维与观念的养成”“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挑战与创新”“‘对接’和‘超越’:理工高校外语类学科特色发展之‘道’”“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产教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介绍了翻译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情况和发展之道,以及语言服务产教一体化发展实践和研究。讲座内容丰富,为师生开拓了眼界,同时让师生充分了解外国语言文学和翻译学科的发展和重要性。
黄友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席会议首席专家。
刘树森教授,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
赵秀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专业(英语)负责人。
毛隽,武汉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专业方向为机器翻译。现任北京服务贸易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服务贸易全球促进联盟秘书长、湖北省翻译协会副秘书长,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及北京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负责人。
新时代赋予高等院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高端外语人才的新使命,要求外语学科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本论坛为bat365探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翻译学科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找到新的学科交叉增长点把脉定向,为学院抓住学校“双一流”创建的机遇谋求高质量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对于助推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翻译学科的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学位点的特色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